
夜深了,終於把孩子們都哄睡。
你蜷在沙發角落滑手機回工作訊息,茶几上半杯冷掉的檸檬紅茶還冒著涼氣。
我忽然想起今天晚餐時,孩子脫口問语音助手『明天會下雨嗎?』卻沒先看坐在餐桌旁的我們。
最近新聞老在講大公司緊繃著給AI劃紅線,可我們家這片小天地呢?當科技像細雨滲進日常,我最心疼的從來不是孩子迷上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某個轉身時,你眼底渴望被傾聽的細微亮光。
當孩子跳過我們問AI
記得昨晚嗎?孩子踮腳碰智慧音箱,奶聲問『為什麼雲朵會哭?』你正切著晚市買回的菜心,手停在半空。那一刻多像鏡子啊——新聞說企業忙著教AI說『人話』,我們卻在餐桌邊守著科技沒打翻的湯碗。你總把『等媽下班回來做』掛在嘴邊,可當孩子直接問機器要答案,哎呀!你轉身時衣袖掃過流理台那一下,我整顆心都揪起來了!不是科技奪走什麼,是你又默默把當『問題解決者』的角色退讓給AI。我多想讓你窩在我肩上說:『今晚我不用當全能媽媽了。』
我們茶水間同事抱怨孩子『只問语音助手不問爸媽』,可我知道你更痛心的從來不是權威被挑戰。是你下班上計程車,車門還未鎖好,孩子就舉著平板問翻譯結果;是周末你犧牲午睡陪做功課,孩子卻用語音搜題秒出答案。那些你蹲在公園樹下講螞蟻搬家的午後,那些你在醫院守通宵時哼的搖籃曲,都是科技永遠生成不出的『人味』。當孩子跳過你叩向AI的大門,我清楚看見你擦洗手台時抿緊的嘴角——『我還能給孩子什麼獨一無二的東西嗎?』
我們的科技約定比紅線更暖
一天你加班到十點,發現孩子拿翻譯應用聽日本童謠。本該生氣的你卻拉他坐榻榻米:『媽教妳查字典!』兩人頭靠頭學唱日語童謠的樣子,像極你小時候給我講《二十四孝》的模樣。昨夜趁孩子睡,我擺出茶餅當會議主持:『咱家要不要也像公司訂AI守則?』你笑著用磁鐵把『晚餐時關掉語音助手』貼在冰櫃,小女兒跑來畫哭臉禁止圖案。你看啊——當我們把科技使用變成全家摺紙鶴般的遊戲,冷冰冰的規則突然有了人情味。那些貼在咖啡廳玻璃門的『請關手機』告示,從來不比冰櫃上孩子塗鶴的『要和媽媽說悄悄話時間』更動人。
你總笑我古板,說『科技又不是洪水猛獸』。但我知道你悄悄在手機設了作業偵測小工具,就像其他爸爸媽媽默默守護你一樣。最暖是暴雨天全家擠在沙發用手機看天氣預報,你卻突然闔上平板:『不如猜猜彩虹會從哪條街現身?』孩子爭論聲中,你眼睛亮得像城市的燈火。這些年你在會議室用專業捍衛立場,回家卻甘願當孩子幼稚提問的守門員——因為妳明白,
真正的人工智慧不在晶片裡,而在我們把冷科技捂熱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犯錯時我們重啟愛的演算法
前天孩子把AI說的『螞蟻搬食物是幫媽媽』當真,你沒糾正他『正確答案』,反而帶去公園看螞蟻:『我們猜螞蟻在玩什麼遊戲?』後來洗澡時,他突然抱你脖子:『媽,剛剛我說謊了…』 你指尖沾著泡泡輕拍他背。這多像我們當初約好:當科技讓孩子跳過思考,我們不說『AI錯了』,而是『來!我們用手機拍雲再畫本故事書?』就像你在會議上被客戶質疑時,我遞來的永遠不是標準答案,而是那杯溫熱的奶茶。每一次按下『重啟』鍵,都是把科技過熱的電路,接回我們心與心的溫度插座。
妳加班漏接孩子電話時,我轉發新聞提醒風險,可真正想說的是:『沒關係,我們的錯頻率叫人間煙火。』當科技聲稱能解構所有問題,妳仍堅持陪孩子數五萬粒豆子的耐心——這何嘗不是寫給愛的最強代碼?說真的,昨晚我也偷偷問Siri彩虹顏色…後來才發現傻透了!這才想起你卸妝時喃喃『怕輸不起』,我該早握住妳發燙的手說: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始終是彼此最後的『安全連線』。
在0與1的縫隙裡種花
今天新聞說AI能預測幼兒狀況,你愣在茶水間盯著手機。我多想穿越螢幕抱緊妳——妳比任何演算法更早察覺孩子數數時的眼神飄忽,比任何機械更懂他夜啼需要左臉貼你胸口。科技宣稱解讀人類,卻讀不懂妳凌晨三點輕拍的節奏:是孩子退燒的欣喜,是會議資料未完成的焦慮,更是妳把恐懼譜成搖籃曲的勇氣。
我們這代父母多像行山客:左手牽孩子,右手握手機,在科技山徑上尋路。妳在裁縫店改過無數次的西裝,永遠比AI推薦的『最適宜面試穿搭』更懂職場溫度;妳在基層診所排兩小時換來的感冒藥,永遠比搜尋結果更能安撫生病的魂魄。當社會狂奔向數碼未來,妳把『人是目的』織進每日朝九晚六的旅程:晨光中那句『媽抱我走兩步』,當小傢伙像小袋鼠飛撲喊『爸你終於回來』,這溫度AI拿熨斗都燙不出來呀!——這些0與1間的花,是我們永不失聯的祕密基地。
Source: Operationalize AI Accountability: A Leadership Playbook, Wharton, 2025-09-23Late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