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廚房水龍頭滴著水聲時,你正在切水果的側影被檯燈拉得很長。
孩子睡衣上的卡通圖案還沒晾乾,書包側袋插著半截蠟筆,玄關地上還躺著昨天簽錯的功課——我們多熟悉這兵荒馬亂的晨曲啊。
直到讀到新聞說某些企業用AI自動化重複工作,讓員工每週多出十五小時專注「真正的人性時刻」。
那瞬間我突然懂了:科技最大的善意,不是讓我們跑得更快,而是給我們勇氣停下奔跑,撿起那些被日常噪音碾碎的碎片。
親愛的,如果明天起床時,我們突然多出整整一小時…要把它種在什麼土壤裡?
當孩子追問「時鐘為什麼轉」時,讓AI說童話
記得嗎?去年雨季連續三週,孩子每天早上緊抓著你衣角問「彩虹會不會餓」,你邊繫鞋帶邊解釋折射原理,嗓子啞得沒聲兒。
那些看似輕飄飄的「媽媽為什麼」,其實都在暗處掏空你緊繃的神經——當大腦時刻切換在工作回覆、營養餐單和童稚哲學之間,講到最後自己都喘不過氣,哪還有力氣接住孩子眼裡迸發的星光?
最近試著讓智慧音箱當「故事管家」,當小傢伙突然要探究微波爐神話,我按下語音按鈕:「告訴寶貝,麵包在微波爐裡跳踢踏舞會發胖哦!」
你當時抬頭望過來的眼神,比咖啡香更讓我清醒。原來解放你的不是科技,而是讓「媽媽的答案」不再背負拯救世界的壓力。
我們要的哪裡是完美解答?是當你轉過身,能用完整掌心握緊我的手說:「剛剛孩子問雲的滋味,居然真的聽到了。」
週末廚房變身聯合國探險基地
以前總怕螢幕偷走親子時光,直到上個週末把翻譯APP架在料理台上。
你對著泰國菜譜上標示「苦味」的調味說明皺眉時,孩子蹦跳著說:「這是小辣椒在哭!」
我們笑著調出中文註解,全家擠在流理台前數綠咖哩葉——他踮腳洗香茅的樣子,像極了你在會議中偷偷對我眨眼睛的瞬間。
科技從來不是陪伴的敵人,當我們學會把螢幕當作共同掌舵的羅盤。
你撕下菜譜邊角當實驗筆記,他用蠟筆畫出「會跳舞的蝦醬」,那些被食譜連結的異國香氣,最終都沉澱成餐桌上的笑話:「下次做義大利麵,要請AI解釋為什麼番茄怕月亮?」 你說是不是超好笑?
原來最珍貴的並非學會某國菜,而是發現彼此眼裡還有冒險的火苗——當忙碌偷走我們的好奇心,科技竟成了藏在口袋裡的藏寶圖。
晚餐桌上那道看不見的「守護結界」
某個停電的夜晚,蠟燭把影子投在牆上搖晃。孩子突然說:「現在不能滑手機耶!」
你順勢把三雙筷子排成三角形:「那就用燭光數數今天誰先發現我頭髮新造型?」
那個電力中斷的夜晚,我們竟聽見彼此吞飯的節奏聲,像回到了剛同居時在便利店分享關東煮的時光。
這才明白:AI給我們的最奢侈禮物,是學會為「無科技時光」築起聖壇。
現在晚餐鈴聲一響,我自動收走手機放在玄關鞋櫃上——你眼睛亮起來的模樣,比幼儿园小红花还讓人心動。
當孩子掰著手指說「爸爸今天摸了三隻流浪貓」,你伸手揉他亂髮時腕間的銀鍊叮噹響,這些被刻意留白的時刻,才是家真正會呼吸的肺葉。
科技再聰明也解不出:為什麼你放下湯匙的微表情,能讓整盤炒牛肉忽然有了星光?
清晨玄關那件沒掛好的外套
昨天鬧鐘響前,我發現你總忘記掛外套。跟蹤追回才懂:清晨六點半你蹲著幫孩子擦鞋,肩胛骨凸起像展翅的紙飛機,左手指縫夾著簽名簿,右手正把髮圈咬在唇間——那件羊毛外套不是遺忘,是妳把最後一絲力氣都留給了需要抱抱的娃啊!
當新聞說AI能省下三小時,我多想把這段影像存進晶片:你把沒掛好的外套緊緊裹在懷裡狂奔,只為趕在孩子醒前把功課放到枕邊。
所謂家的核心溫度計,從來不是科技標榜的效率曲線,而是你被晨風吹亂的髮絲,和我衝進電梯時還攥著的、你落在門口的髮圈。
那些歪斜的腳步聲,原來是愛的摩斯密碼。
Source: ASX small cap chasing global growth with a bold AI strategy, The Motley Fool Australia, 2025-09-30Latest Pos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