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孩子睡熟后,客厅只剩我们俩。妻子正读着新科技新闻,说:‘现在AI超越人类智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我放下茶杯,心里却想:‘可是女儿昨天吃饭时突然问的“妈妈,为什么梦醒了就消失呢?”这个问题,比任何复杂的算法都更触动人心,更值得我们深思。’那可是我们独有的超能力啊!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忙于追赶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却忽略了家中餐桌旁悄然生长的最珍贵的思维联结。
从硅谷到我家餐桌:两种创新系统
妻子,我看了你前几天读的AI新闻,突然明白了一件事:硅谷的研究机构和我们家餐桌其实用同样的方式‘创造’。
一边是技术员连接成千上万个处理器构建庞大网络,一边是孩子用为什么太阳下山了?这个问题,构建出更精密的思考结构。
刚才新闻里说,诺奖得主小时候就因蚂蚁如何搬运比自己重百倍物体的问题获得灵感。真正的创新,终究始于简单的疑问。
我看见我家孩子早餐时把叶子为何飘落变成一堂自然课,就像芯片间流动的电流般美妙。
孩子的问题啊,看似没完没了,其实每一次发问都是他们思考系统升级的绝佳机会!
再强大的AI,也永远学不会人类那份纯粹而深刻的思考方式。
培养提问能力的三种隐形框架
培养提问能力,就如同建造一座无形的建筑。
首先,创造’未知缓冲空间‘。当孩子问’为什么’时,不要急着给出答案,可以一起查资料,或是坦然说’我也还不知道’。
上周儿子问影子为什么变长了?,我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影子最短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他跑向阳台仔细观察,自己发现了太阳角度的秘密。
其次,用’异步回应‘留下思考空间。当孩子问题来得急切,不妨缓一步说这个问题真有趣!我们晚上一起想想?,这样反而给了孩子思考的时间。
第三,尝试’多线程对话‘。比如洗澡时聊水的浮力,睡前讨论星星。不同时段的疑问点彼此碰撞,孩子的认知网络就越发扎实,就像电脑同时运行多个程序一般。
每个家庭都能建立的创新实验室
我们家就是最好的创新实验室。
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样的疑问扩展为一个系统项目。先让孩子观察云的变化,用玻璃杯做简单实验,再对比科学解释。
遇到’故障’时,故意说’我也不清楚’,让孩子当小小科学家验证自己的假设。
就像软件更新版本,每一次探索都是升级的机会。
上周我们为了让硬币悬浮,跟磁铁“奋战”了四五次,孩子突然兴奋地大喊:“成功啦!因为彩虹磁铁!” 我看着他那天真的小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但心里却暖暖的,这就是探索的乐趣啊!
改变世界不需要完美答案,而是像孩子一样不断尝试、不怕犯错的勇气。
守护孩子思考力的日常“秘籍”
守护孩子的想象力,就像维护一台超级计算机。最危险的不是问题太多,而是我们急于给出标准答案。
当孩子问梦里出现鱼有什么含义?,直接说’只是脑在整理记忆’,不如反问今天的鱼是什么颜色?和谁一起玩的?。
我们还可以尝试“亲子搭档”模式,就像一起完成一个大项目!和孩子一起修理坏掉的玩具,边拆解边交流。
最重要的是避免’信息过载’,不让手机视频取代真实思考。
每天留出纯粹的空闲时间,观察云朵、聆听风声,为内心留出想象的存储空间。
毕竟,未来世界的钥匙,藏在那个未经雕琢的孩子好奇心仓库里。
Source: Nvidia drops a cool $900 million on Enfabrica tech and hiring its CEO, report claims — AI networking chip company boasts capacity to connect 100,000 GPUs together, Tom’s Hardware, 2025-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