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优先:AI时代如何让孩子在探索中成长

小女孩和爸爸在公园用平板画AI小怪兽

最近读到一则新闻,说企业在实施AI时应该“优先考虑成果而非所有权”。昨天陪女儿玩时突然想到: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道理吗?当爸妈的总怕屏幕绑架童年,但与其纠结于谁掌控技术,不如关注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如何成长。就像企业需要全员参与一样,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也都能在科技陪伴下一起进步。

企业AI启示:如何从“掌控”走向“共创”?

一家人围坐讨论AI创意,孩子兴奋举手发言

研究显示,成功的AI实施需要量身定制的方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准备程度和实施需求。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公式。除了高层的支持,进展还依赖于整个组织的广泛参与。企业往往过于纠结于技术归谁所有,但真正的成功不在于控制技术,而在于实实在在的收获。

这让我想到家里的科技使用。我们不会强迫孩子完全避开屏幕,也不会让她无限制地沉迷其中。相反,我们会一起讨论:这个App能帮她学到什么?那个游戏能激发她的创造力吗?就像企业一样,我们关注的不是“谁说了算”,而是“我们能一起收获什么”。

育儿新思路:以成果为导向的成长如何实现?

小女孩抢着画AI小怪兽,爸爸在旁边指导

企业AI成功的五大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从商业目标出发”。在育儿中,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高科技教育”,而要先想清楚:我们希望孩子通过科技获得哪些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创造力,或者是与人协作的精神?

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会和孩子一起用绘画AI工具创作故事。说真的,我女儿上次把AI画成土豆脸笑翻天!我们不在乎谁操作鼠标,而在乎我们一起编织的情节、设计的角色,还有过程中笑到打滚的欢乐。这种注重“成果”(即共同的快乐和创造力)而非“所有权”(谁在控制设备)的方式,让科技真正成为连接亲情的桥梁。

如何培养责任感:让每个家庭成员成为成长参与者?

孩子用积木编程小车设计游戏,父母在旁鼓励

研究还提到,成功的策略要让各个职能的个人和团队都能自主发现提升效率或创造新价值的机会。当每个人都对成果而非技术本身产生归属感时,影响力会远超过任何单个项目或部门。

这让我反思:在家庭中,我们是否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她对成长“成果”的责任感?比如,她选择用积木编程小车设计一个小游戏,我们不会干预具体步骤,但会和她一起庆祝最终的创意呈现。她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是成果的创造者——这种归属感比单纯掌握技能更重要。

小贴士:如何实践家庭中的’成果优先’原则?

四步行动指南:目标设定、自主探索、过程反思、共同责任

  • 设定明确的目标:不要问“该用哪个App”,而是问“我想和孩子一起达到什么目的”?是培养逻辑思维,还是激发艺术灵感?
  • 鼓励自主探索:像企业赋能团队一样,给孩子空间去发现科技的可能性,哪怕过程中会有小挫折。
  • 注重过程体验:和孩子一起回顾:通过这次科技体验,我们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重点不是谁玩得多,而是玩出啥新花样。
  • 培养共同责任:全家可以一起制定科技使用规则,每个人都对保持健康平衡负责。

结语:在变革中保持温暖与智慧

夕阳下一家人手牵手走向科技与自然交融的未来

AI正在重塑商业世界,但它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育儿方式。最重要的不是追赶最新技术,而是保持那份关注成长、珍视联结的初心。当企业学会以成果为导向时,我们也能在家庭中找到同样的智慧: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如何帮助我们和孩子一起创造更美好的回忆、更丰富的体验。

在这个偶尔多云的日子里,也许正适合和孩子一起探索:科技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成果”?试试明天问孩子:咱们用科技造点啥有趣故事?无论是一个小小的编程项目,还是一次虚拟旅行,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在一起,笑着、学着、成长着。

来源:《For successful AI implementation, organizations need to prioritize outcomes over ownership》, Techradar, 2025/09/01

最新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