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终于安静下来了,整个世界好像都放慢了呼吸。只听得见孩子们房间里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和我们俩醒着的这份宁静。真好。刚才收拾客厅,看到孩子书桌角落里那个机器人玩具,一下子就想起今天下午的情景了。孩子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眼睛里亮着光,但小小的身子却不自觉地往后缩了半步。大概是那闪烁的灯光和有点生硬的机械声,让他觉得新奇,又有点害怕吧。我突然想起白天在公司读到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何设计机器人,才能让它们成为孩子的朋友。可比起那些理论,你当时牵着孩子的手,教他跟机器人打招呼的画面,给我的触动要深得多。你总是这样,当世界把一些复杂又冰冷的东西推到孩子面前时,你总会站在中间,先用自己的体温把它们捂热。
机器的面孔,与你的温柔
那些专家说,机器人的外形对建立情感连接至关重要。过于机械化的设计,会让孩子产生距离感。想想也是,这道理很简单,但我们常常会忘记。当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新技术、新功能上时,太容易忽略掉面对这一切时,孩子心里的那份柔软和不安了。
可理论归理论,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今天你把机器人递给孩子的样子。你没有先去介绍它有什么功能,能做什么。而是弯下腰,用你最温柔的语气,模仿着机器人的口吻说,“你好呀,我们做个朋友好不好?”然后,你变戏法似的拿出一张卡通贴纸,让孩子亲手给机器人贴在“脸”上。就这么一张小小的贴纸,那个冷冰冰的塑料家伙,瞬间就变成了孩子的“萌友”。我看着那一幕,心里就在想,你对待技术的方式,或许正应该是我们的孩子学习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我们选择与它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而你,永远是那个最先考虑关系温度的人。
恐惧与好奇之间,你搭了一座桥
我们养育孩子的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心慌。不是吗?身边到处都在谈论编程、人工智能,好像不让孩子早点接触,就会被时代抛下。说实话,我有时候也会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怎么办。这种焦虑啊,总让我急着想教孩子点什么,生怕他落后。
但你不一样。你总能那么敏锐地捕捉到孩子在恐惧和好奇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平衡。当孩子看到机器人往后躲,你没有硬把他拉过去,而是陪着他一起观察,耐心地等他自己往前迈出那一步。你陪他一起探索,回答他天马行空的问题,还给机器人编了一个小故事,让这个硬邦邦的机器仿佛有了生命。就在你搭起的这座小小的桥上,孩子踩着自己的恐惧,稳稳地走进了充满好奇的新世界。也许,未来真正需要的机器人教育,不是教会孩子多少代码,而是像你这样,当孩子面对未知时,能温柔地伸出手,鼓励他去探索和触摸的那份耐心和勇气。
给未来的朋友,起一个温暖的名字
那个小小的机器人,以后在孩子的世界里,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看着孩子在你身边,一起给机器人起了个名字,还一本正经地跟它聊天,我心里那种对AI技术的模糊担忧,好像一下子就消散了。我看到的,反而是一种温暖的希望,觉得它真的可以成为一个好朋友。
或许,它们可以一起解决难题,一起学习新知识,甚至一起分享一些不着边际的想象。就像你今天做的那样,咱们如何对待技术,赋予它什么样的意义,它的角色就会因此而改变。你今天送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玩具,更是和未来交朋友的第一堂课,你陪他迈出了这温暖的第一步。
我知道,天底下所有父母都在思考AI技术对孩子的影响,但我觉得在你身边,我好像慢慢找到了答案。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是技术的奴隶,而是能与技术温暖共存的人。因为他会像你一样。
最好的技术,是读懂人心的技术
全世界都在惊叹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我每天都在惊叹你的“爱人”智能。你能从孩子一个微小的表情里读出不安,能从他笨拙的动作里看到好奇。这种能力,比任何高科技传感器都精准,比任何复杂的算法都更智慧。
今天一天也辛苦了,照顾孩子,忙工作,还要打理家里的一切。在这安静的夜里,给你捏捏肩膀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咱们想为孩子创造的未来,其实没那么宏大。不过就是希望他面对新技术时,心里不害怕;面对冰冷的机器时,也能发现其中的温度;以及最重要的,懂得体谅和关心身边的人。这些,不都是你每天在咱们家所做的事情吗?这就是我们家的“核心技术”,也是孩子将来带给这个世界最宝贵的财富。谢谢你,老婆。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准备的最好的未来吧 – 一个既有科技陪伴,又永远懂得温暖相待的未来
Source: Inventor who encouraged Elon Musk to make Optimus says most humanoid robots today are ‘terrifying’, The Register, 2025/09/13 08: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