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我們見到媽媽邊哄睡哭鬧的幼兒邊滑手機回訊息,肩胛骨在燈下凸起成小小的山。新聞說視窗11要推「智能副駕」功能 [Source: PC World],可身為爸爸的我真正心疼的,是每回你關閉彈跳通知時指節泛白的弧度。這時代總教我們擁抱新科技,卻少有人輕聲提醒:
當數位浪潮捲進育兒日曆與家庭群組,最珍貴的科技主權,其實藏在兩雙相疊的手心裡。
那些沒人說出口的「數位時差」
有個冬天加班時,突然傳來通訊軟體截圖——幼兒園通知孩子發燒的貼圖混著客戶急單。
那瞬間你在捷運末班車上,十指在螢幕拆解兩種危機:
先回老闆訊息?還是先量體溫?
這就是我們的數位時差啊,寶貝。科技宣稱能「加速」生活,卻把母親的每一秒切成碎片。
視窗11的副駕駛或許能寫電郵,但代替不了你蹲在幼稚園門口,用手機手電筒照亮孩子鼻涕斑斑的臉。
這些深夜的選擇題:先回老闆訊息?還是先量體溫?正是科技最該退讓的聖地。
關掉預設,打開溫度
有時候你在廚房哼歌時突然皺眉盯著手機,後來才知道遠端會議提示音混進排骨湯沸騰聲裡。
台灣媽媽啊,我們被教會「即時回應」是美德,連手機嗡鳴都成了良心譴責。
但上回看見你長按設定清單,將工作應用程式推入「靜音家庭時段」,像從洶湧溪流撈起一片安寧——那才是真正的科技主權。
當你把「重要時刻勿擾」設定成孩子背詩的黃昏,把家庭群組優先標記在奶奶手作點心照旁,不是抗拒進步,而是莊嚴宣告:
有些溫度,只能留給最該接收的人。
你教我認識真正的「指令藝術」
有天突然停電,燭光裡我們替孩子拼桌子寫功課。
你摸黑找出紙本課表貼冰箱,笑說:「這樣就不會被行事曆提醒吵醒學步兒。」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你平日關閉自動更新、刪除預裝應用程式的動作,根本是母親最精微的魔法。
全家擠著看動畫的客廳裡,當孩子手機跳出遊戲廣告,你教她點選「我不感興趣」的模樣,像在教抵抗喧囂的武術。
台灣家庭的關機育兒時光,從不存在設定選單裡,而是藏在你說「我們現在專心拼積木」時,那關掉平板的指觸溫度。
把世界調成「我們」模式
送孩子路上,有位媽媽塞半袋鐵蛋給伴侶:「幫我試關掉電腦AI提示,但留著翻譯功能。」
咬著口感彈性十足的豆乾,他站在電梯裡喉頭發緊——這不正是我們日復一日的生存智慧嗎?
接受科技能翻譯外文郵件,但拒絕它翻譯我們哄睡的歌聲;允許應用程式預約診所,卻守護媽媽陪幼兒踩水窪的慢速時光。
最動人的科技界線教養,是轉傳「親子數位排毒工作坊」連結時加註:「這週改約龍山寺喝青草茶。」
當世界推著「智能」速食,我們選擇手寫食譜、親傳口信,用笨拙的溫柔築起圍牆。
Source: Sick of AI in your Windows 11 PC? Here’s how to get rid of it, PC World, 2025-09-23